成都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扩大开放……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西部(成都)科学城正加快建设 成都日报资料图片
报告摘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报告摘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后,四川科道芯国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琳琳感悟颇深,对未来高质量发展信心倍增。作为成都的一家总部企业,科道芯国聚力于创新发展,深耕多功能安全移动支付领域的自主创新,率先打破了国外芯片巨头在手机上应用的全球独家垄断格局。而这只是成都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建设前沿所展现出的一个企业故事。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成都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坚定奋力前行:经济总量由8000亿元跃升至近2万亿元;构建起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和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连续13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领事机构数量均位居中西部第一……
推动产业建圈强链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我们将努力招引更多链主企业和龙头项目,助力成都先进制造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成绩。”中创新航成都基地项目负责人、成都先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应晓露称,报告鼓舞人心,更是吹响了冲锋号角,接下来将继续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在蓉落地生根。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成都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4月,“建圈强链”首次被写入了成都市党代会报告。面向未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
如今,成都的诸多产业链条已形成一定规模,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千亿级产业集群增至8个,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报告是我们阔步新征程的行动纲领。”市经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陈小良表示,将在工业战线上和同事一起,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强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政企联合,以“四大结构”调整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一批高精尖特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坚持创新驱动
提升高质量发展底色
今年2月,在北京举行的冬奥会实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破:所有场馆100%使用清洁能源供电。而这些清洁能源的支撑就源于成都造的“碲化镉发电玻璃”。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锦功带着科技团队及创新材料理论回国在蓉创业。2017年,世界第一片大面积(1.92平方米)碲化镉发电玻璃在成都中建材工厂下线。如今,碲化镉发电玻璃已进化到第五代产品,其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除了大型工商业屋顶以外,还运用于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领域。
“能够取得这些发展成果,离不开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潘锦功称,成都中建材生产的低碳绿色发电玻璃产品已广泛应用在祖国大地上,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服务于国家的1400公里雪域高原边防线上。“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耕碲化镉发电玻璃技术,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计民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企业力量。”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都是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和国家批准的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成都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优化调整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走出一条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展现出更加强劲的动力活力。四川天府新区综合实力迈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西部(成都)科学城加快建设,天府实验室正式揭牌,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序列,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200余个,高新技术企业五年增长近3倍,达7800余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实现翻番。
持续扩大开放
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今年10月18日,中国川菜博览馆成立一周年。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的中国川菜博览馆,是集川菜产业展示、文化体验、行业交流、会议会务功能于一体的川菜产业博览中心和交流中心。近年来,成都深化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天府农博园、蔬博园、川菜产业城。
“我们将继续深度融入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川菜历史文化+产业发展为逻辑主线,促进川菜文化交流,深度挖掘川菜文化精髓,创新推动川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川菜博览馆馆长徐良称,中国川菜博览馆已累计接待游客约4万人次,举办各类展览会议300余场,成为川菜文化传承与主题研学的一张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推动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9月14日,商务部公示了2022年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成都入选。这意味着成都从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应用试点城市进阶为全国示范城市。不仅如此,成都还入选工信部的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为西部地区唯一入选城市。
从一条条国际航线起飞、一趟趟国际班列开通,到一个个开放平台落地、一项项投资项目落户,成都以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姿态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坚定不移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坚持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引领,推动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
随着对外开放深入实施,成都与全球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目前成都缔结国际友好城市达100多个,与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落户世界500强企业、领事机构数量均居中西部第1位。与此同时,成都外贸进出口发展迅速,成为西部“外贸第一城”,2021年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599.6亿元。(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富 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