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评审工作是一大难题,其专业化程度高,存在特殊的行业壁垒。“服务机构浮夸编制、少数项目单位随意申报、财政部门被动买单”的问题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仅制约着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而且极易成为权力寻租、滋生腐败的风险点。
“针对我市信息化项目不断增多、项目投资不断提高等特点,2014年启动开展了信息化项目支出标准建设的探索,既充分借鉴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又结合了我市信息化建设项目评审工作实际。”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副主任陈新说。
经过5年的不断探索和多次专家论证,设想终于变成正果。2018年5月,《荆门市信息化建设项目支出预算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出台,这在全国地市级属首创。《标准》的出台为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评审提供了科学依据,大大降低了评审难度,既节约了大量的评审时间,又使评审结论更加符合市场真实价格。
新《标准》从2018年9月实施以来,评审信息化项目72个,送审金额4.46亿元,审减金额1.51亿元,平均审减率34%(最高审减率达58%)。我市信息化项目建设费用远低于省内其他地市同期类似项目,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
“我们项目申报超过8000万元,为何平白无故变成只有6300万元?”2021年,某项目负责人来到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怒气冲冲地问。工作人员并不气恼,拿出新《标准》,条条款款,一清二楚,这位项目负责人哑口无言。仅此一个项目,就为政府节约资金1700万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将标准建设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开展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既强化了部门预算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也为推行限额设计提供了依据,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新时代财政工作的具体举措。
为保障科学性和时效性, 在新《标准》实施后,我市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物价水平变动、技术改革创新、部门职能调整、财务制度变化等情况,及时完善修订、适时更新。据了解,我市的《标准》调整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新《标准》的成功制定、应用,打响了我市全面建设“内容完整、结构优化、定额科学、程序规范、修订及时”的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的第一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省财政厅要求,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标准体系规划,本着“急用先行、先易后难”的原则,依照“先通用标准、后专用标准、再部门内部标准”的顺序,全面推进市级预算绩效管理和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
来源:荆门财政
【来源:荆门财政】